
公司动态
徐建根:垒起心中的“电影王国”

摘要:
本文转自《新禾商》——文/徐潇潇
他,拥有多个头衔,手中掌握数家公司;他,低调朴实,不改初衷本质;他,敢于尝试,点燃了嘉兴人的电影梦想。他,就是徐建根,浙江天翔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尽管在别人眼中,他早已是一个将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的成功人士,可是他在采访中却一再强调自己称不上“商人”。不过,他确实与大众所共识的对商人的既定印象有所不同。他生性耿直,缺少商人圆滑的特质,所以他素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商人,他只是在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奋斗着。
果断选择,坚持己见
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这是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特质,徐建根的青年时代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年轻气盛加上固执直接的个性,改变了徐建根最初的人生轨迹。这种改变,你永远无法去定义它是好是坏,因为人生永远不容许你做假设,而这就是和命运打赌,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且争取尽量不后悔。
徐建根在1994年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很不解。他放弃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同时也放弃了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这在90年代初已经是非常高的待遇了,当时普通工人每个月的薪水仅100多块。如此优厚的待遇、稳定的工作,徐建根却轻易辞职,让很多人都直呼不可思议,很多关心他的人都劝他收回决定。
“在专业工作上领导对我非常满意,但是我们的个性不合是矛盾的所在。”经过了这么多年,说起当初的决定,徐建根没有后悔,但是他也笑说当时确实年轻气盛,个性太固执,自己认为对的就会坚持到底,没有考虑太多。
从海盐的事业单位出来后,他来到了嘉兴一家私营建筑科研所,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自1994年到2002年,徐建根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从一个普通员工到公司的半个当家人,帮助公司从净资产3万元发展到2500万元左右。当时徐建根一心扑在公司里,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是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为公司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我一心想着要把工作做好,帮公司发展,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徐建根道出了他要强的内心。
正当他的事业顺风顺水时,殊不知再一次的抉择又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所在的公司是私营企业,董事长年事已高,徐建根当时在公司的地位用“权倾朝野”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在风言风语下,令董事长与他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感受到这种变化之后,徐建根果断地决定离开,一如当年一样的坚定。“我认为企业经营重要的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一旦这种信任瓦解,就会影响企业发展。”这段经历让徐建根在之后的企业经营中一直引以为戒。
在经历了两次“出走”后,徐建根决定自立门户,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这么多年的经验累积,在2003年成立了光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虽然起步的时候走得十分艰辛,但是依靠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良好的口碑很快就走上了正轨。从最初只有10多个工程师到现在拥有100多个工程师,成为嘉兴屈指可数的建筑设计单位,这其中徐建根所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当光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具有敏锐视野的徐建根又将眼光投向了置业,买地盖房帮助他真正完成了资本积累,进而再推动设计公司的发展。现在的光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早已在行业内奠定了地位,今年公司还收购了海盐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建根的老东家)的一半股份,成了其最大的股东。“17年的轮回啊!”徐建根感慨道。
光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它的掌舵人一样,低调、不张扬,你在公司办公楼外找不到任何标志性LOGO,也从来看不到它的宣传内容。“我们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这就足够了。”徐建根抱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心态。
博弈电影,梦想起航
在人们的印象中,学理工科的男人理智、冷静、逻辑性强,这些都能在徐建根身上找到,但同时他又是激情四射的。当谈起他醉心的电影事业时,他立马从一个专业的技术专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热血男儿,描绘着他心中美好电影王国的蓝图。
从建筑设计到影视行业,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却在徐建根的脑中汇聚在一起,一切源于徐建根在编剧袁军那里看到剧本时的热血沸腾。《非常营救》讲述了以嘉兴民丰造纸厂创始人、辛亥革命元老、嘉兴名士褚辅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营救保护韩国开国元勋金九先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一种强烈的让中韩两国年轻一代知道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嘉兴、了解嘉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徐建根决定“文艺”一把。
这其实和徐建根浓浓的家乡情结分不开,他经常出差在外,在旅途中向路人提起嘉兴时换来的往往是迷惘的眼神,甚少有人知道嘉兴,这让徐建根很“受伤”。于是,当他获知有这样一个剧本时,脑中立马浮现了这个发生在嘉兴的历史片段。“这完全可以通过电影来宣传嘉兴,推广嘉兴,不仅在国内扬名,而且要通过电影让嘉兴走向国际。”徐建根说到激动处整个人都亢奋了起来。
个人情感因素固然促成了徐建根向电影行业进军的第一步,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他的激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本的冲动。多年的从商经历已经为他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而此时恰逢中国电影产业开启“百亿时代”,更是为他投资电影带来了勇气和机遇。
于是,徐建根开始着手描绘他的电影蓝图,说服董事会成立了影视公司。当初以为不过500万元的预算,到目前已经“砸”下去1600万元,而电影的后期制作、宣传还要追加费用,早已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尽管如此,徐建根依然坚定地要将这部电影做好,他甚至早已经做好了亏损的打算。
一向做事低调、一丝不苟的徐建根突然涉足影视行业,一时间各种声音四起,不过他还是和当初一样,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做好。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电影这个行业亏损的远多于赚钱的,徐建根又何尝不了解,但是凭着一份强烈的城市归属感和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他毅然走上了“追影”之路。
电影行业外表看似风光无限,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知晓。徐建根坦言,进入这个行业,从公司成立到剧本选择、审批,与发行商合作等都费了不少周折。当时,他甚至每个月都要飞一两趟北京。
在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之后,这部由嘉兴民间资本投资拍摄、浙北首家影视文化公司制作发行的国际影片《非常营救》即将在11月与观众见面。对于大多数人所关心的票房问题,徐建根反而很豁达:“就算这些钱亏了,能让中韩的年轻人知道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嘉兴,也就值了,当是为嘉兴为家乡作贡献了。”
这是徐建根内心的一种坚持,他对城市的这份感情在他的电影事业中展露无遗。他一直坚信这是有意义的事,“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总要做些自己想做的事”。